一、建寺缘启
甘露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淖尔村,距市区49公里,新华镇9公里。西靠哈达淖尔五社,东临哈达淖尔六社、南临银新公路、北靠田间渠。寺庙现占地东西163.5米、南北217米、总面积35479.5平方米,合53.27亩,是内蒙古西部较大的汉传寺庙。原名观音茅蓬寺,俗称常素庙。民国十五年,由(1926年)本地冯家圪旦农民裴三之子裴金锥所建。
裴金锥生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从小受祖传的影响下,随父母亲信奉佛教,一懂事后就不乐世好,甘愿布衣素食,走路眼不斜视,经常端坐念佛,老年人都说裴金锥是记前世的人。在他十九岁时,父母就包办给他娶妻成亲,但他不染尘世,立志超凡脱俗,就在成亲前一天的夜晚,悄然离家出走,到山西省河曲县海潮庵寺出家为僧,法名寂成、因俗家姓裴人称裴和尚。
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听说包头、固阳、河套等地遭了年馑,海潮禅寺六代和尚看他信仰虔诚,道心坚固,就传法与他。并让他返回故里,建寺安僧,-办道,普度众生,顺便探望二老及兄弟姐妹,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因此,他听从师父的教导,只身一人途步返乡,经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于五月的一天走到哈达淖尔村附近,(现甘露寺),见有一棵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水桐树,四周都是笈笈、红柳。他正坐在树下休息,忽闻离他不远的地方有野兔惨叫的声音。当他走近才发现草丛里头有一条蛇正盘住了一个野兔子。裴和尚看到之后感到非常惊奇,老年人常讲“蛇盘兔必定富”若在此地墐坟,能光宗耀祖,使家道兴隆;若修建寺庙,亦能香火旺盛,高僧倍出。他认为这定是吉祥之地,故就此结茅安住,供奉观音菩萨一尊,取名观音茅蓬。
寂成和尚,几经寒来暑往,倍受辛苦.他的修行感化了周边的信众,帮助他修建土窑洞三间,但因基础不扎实,被本村申二浇灌伏水泡塌。第二年,申二又联合众善信,请泥匠秦二重建土窑七间,请本镇善雕塑的名画匠宋师傅为各殿塑了佛像。但是,七间土窑远远满足不了教徒的需求。为此,裴和尚决定筹办新建一座砖木结构的佛寺,从此,他不辞辛苦,开始四处募缘,在募捐的过程中有两个很有趣的故事。
民国二十三年,既一九三四年,入夏以来,艳阳高照,天旱成灾。一天寂成和尚去李双佳门上化缘,李双佳、周二麻等富户,让裴和尚祈雨,并承诺若得雨李双佳等许愿布施糜子二十石,葫油二百斤。寂成和尚慈悲,救民心切,端坐法台诵经三日,由于心诚所致,观音菩萨大发慈悲,三天后普降甘霖。当地的老百姓不仅喜出望外,而且感到不可思意,这个故事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家喻户晓。乡亲们把这场大雨叫做“菩萨降甘露”。从此,就把“观音茅蓬”改成了“甘露寺”。依照汉传佛教戒规,凡出家受戒者均终身吃素,因此,当地凡是汉传寺庙,老乡同称常素庙,例如新华镇的慈云寺亦称小常素庙。
原晏江县即(现五原县)二楞圪旦杨五是河套很有权势的富豪,与当时的崔县长交情甚厚.多年来,因事务缠身,久劳成疾,患肺病咯血不止,因过去医疗条件差,经周围的大夫多次治疗,无济于事,无奈之际,慕名而来甘露寺拜访寂成和尚。杨五虽说刚过而立之年,但面黄肌瘦,面对疾病有无限的痛苦和迷惘,强烈的求生欲望使杨五跪下哀求老和尚为他治病。自古高僧都通“五明”,即佛学称“内明”、哲学称“因明”、音乐称“声明”、技艺称“工巧明”、行医治病称“医方明”。经过老和尚善巧的开导,和对症下药,使一个濒临绝境的病人起死回生。这一事实使杨五深感佛法的不可思议和对寂成和尚的功行道力深信不疑。故虔诚地发愿:“为报佛祖、菩萨救命之恩,护持师父兴建佛教道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二、法脉延续
自古以来,出家远离俗家,高僧大德,建庙不住庙。因此,寂成和尚于民国二十四年即便1935年他把寺务托付给妙鼎和尚,并传为第二代住持,自己从渡口坐船由黄河逆流而上,从宁夏、兰州经青海、西藏入境,去印度朝拜佛祖出生之圣地。自此,“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为了生死路,募化度春秋”。
同年皈依佛教的杨五,成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听说师父已外出参访,心中感到非常惭愧,为完成自己报恩的心愿,主动发起组织了四十八家大富户,投入大量资金,在妙鼎和尚的住持下,从山西请来泥、瓦、木工,就地取材,烧制砖瓦。从乌拉山买进了大量的木材,大兴土木工程。时经五年,一座雄伟庄严的寺庙已初具规模。中间建筑有大雄宝殿,韦驮殿,两侧配有钟鼓楼、斋堂、大竂、僧寮、碾房等建筑。殿堂所供佛像为泥塑,但是全部贴金,金光闪闪,非常庄严,大雄宝殿佛像开光时,举办了僧人传授三坛大戒,放焰口等大型佛事活动。当时该寺已购置庙地100多亩,雇五人耕种。常住僧人农禪并重,也参加些附带劳动。还开办一所小学,接纳附近村民子弟入学识字,僧人除修学佛经外还加文化知识的学习。土地、布施的收入用于僧侣生活、学校支销和寺庙修善,整个寺庙占地二十多亩,寺庙外有五亩大树园两个,有大柳树十八棵。此寺兴盛时,住庙和尚达二十余人。现居美国的高僧宗才法师当时正在甘露寺当家,堪称盛况空前。由此可见,昔日此地,佛法兴隆,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妙鼎和尚建成此庙后住持一年,后由他的徒弟觉满和尚接任住持。觉满俗姓王,俗名不轻传,是包头人。数年后觉满离开了此庙,到了西安卧龙寺。一九四五年,一位二十岁的青年军人张国强,祖籍甘肃省陇西人,因患眼疾双目失明,本人要求要在甘露寺(常素庙)出家,后拜觉满为师,法号“昌茅”,法名“佛缘”,当地群众称“瞎和尚”。他是住甘露寺最长的一位僧人,前后三十余年,但因种种原因他出家后一直未大受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於一九五零年该庙被-队占用,变成了犯人的住所。文革开始后,甘露寺的佛像被-搬走,钟鼓楼被拆掉,而此时此地,每日再也听不到晨钟暮鼓和净人心灵的梵音了,僧人已失去了原来庄严的身影,-离寺还俗当了农民,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寺庙也再看不到善男信女虔诚礼敬三宝的足迹。留下的只有双目失明的佛缘师,因他无家可归,一直住在常树庙,享受五保待遇。在文革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宗教信仰和祖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一样,都被列入牛鬼蛇神、封建迷信而破除,甘露寺所有的殿堂、房屋全部拆毁,只留下一点残缺蜿蜒的断壁残痕,寺庙内外的大柳树全部抛倒,农场中学做了桌椅板凳。一些具有文物古迹,如牌匾、法器、经书、佛像,尤其是最为珍贵的一部藏文版《大藏经》也付之一炬,这一切一切已成为人们难以忘怀的历史。
三、道场重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国务院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少信仰佛教的群众从一九八三年开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纪念日,在甘露寺幸存下来的大殿旧址上举行法会,从此以后又开始各种佛事活。一九八五年观音法会结束后,收到一些布施善款,佛缘和尚和本村的老善信王四儿磋商,建议重建常素庙大殿事宜。他愿意把三十多年积攒的共六千多元钱交给王四儿,由他主张盖庙。在丁二(后出家法名妙福),丁三(后出家法名妙仁)、陈庚(后出家法名妙金)、冯双小、王凤山等众多居士的相助下,好多施主纷纷捐资出力,于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建成一座在当时较为可观的砖木结构正殿三间,殿内依旧塑了西方三圣像。殿的两侧兴建僧房四间,库房四间和僧人住房四间。自此,以一种沧桑的面孔,以一种残缺姿态,常素庙从历史的烟尘中走出,又恢复了生机,一如既往、香火不断。佛缘师让众人搀扶着绕佛殿转了三圈,用颤抖的双手摸遍了能摸到的每个地方。此时此刻,他百感交加,热泪盈眶。跪在佛前整整念了一天“阿弥陀佛”五天后就无病而逝。了结了多年的心愿,安然地离开了尘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一九九六年经临河市人民政府批准,常素庙又正式恢复“甘露寺”,佛缘师圆寂后,道场一时无人住持。为了护持道场,丁二、丁三于一九八七年春天去山西省大同市上华严寺礼藏宝老和尚为师出家,丁二法名妙福、丁三法名妙仁,一九八八年在广东省韶关南华寺受戒,结束后回甘露寺维持道场。不顾年老体弱维持道场,每日除早晚烧香点灯,上供换水,还种地种菜,倍受辛苦。但是,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已无法护持道场。
一九九零年河套地区广大佛门弟子发起,由妙仁师专程到大同上华严寺,恳求三义老和尚委派合适僧人来帮助筹建甘露寺。三义老和尚他老人家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由徒孙妙闻法师护送亲自来甘露寺实地考察,随同来的还有他的弟弟宿四居士。由于老和尚当时担任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政协大同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大同市政府宗教部门再三催促老和尚尽快返回大同。再者他老人家已年逾八旬,这里的生活环境使他根本无法居住,但是,为了安排好甘露寺的筹建工作,直到入冬以后才离开甘露寺,返回大同上华严寺。
一九九一年,妙闻法师受师父的重托,只身一人从山西省大同上华严寺,来此承担恢复甘露寺的重任。他刚来甘露寺,居住条件简陋,冬天没煤烧,难以御寒。除生活非常艰苦而外,还有一些不符合佛教戒律的诸如“淋牲还愿、抽签算命、讨香灰治病等陈规陋习必须更改。为了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革除这类陈规陋习,开创佛教事业新的局面,妙闻法师除自己每日接人待物,谆谆善诱,灌输正知正见,他还专程从大同华严寺请来了藏宝老和尚,在甘露寺讲经说法,并住持修建念佛堂三间,组织佛七法会,教导广大信教群众正信、正行。为了支持妙闻法师的工作,他老人家还从上华严寺派来妙信、妙諦二位法师协助护持道场。为了加快甘露寺的重建工作,妙闻法师专程去呼市观音寺请来藏文老和尚指导法务。藏文老和尚师少年出家,童真入道,戒律精严,曾亲近过近代高僧真空、慈舟、倓虚、清定、能海等大善知识,他提倡“建寺为了安僧,安僧为了办道,办道为了-”的理念,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妙闻法师严持戒律,精进修持,上敬下和。在修建甘露寺的过程中,一直奉行“随缘了缘、不攀缘、不化缘”的宗旨;规划实施上,他以“常计划、短安排、把握当前”的理念;在-既办道上,他即遵守教理教规,又遵纪守法,处世慈悲随和、平易近人,办事诚恳扎实,不辞辛劳,深受教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基础建设
1992年开始砌院墙550米;兴建玉佛殿一座,计280平方米,从河北曲阳县雕刻厂请回汉白玉佛七尊供奉其间;同年建东西僧寮十间计400平方米、斋堂一处200平方米。1993年在河套地区广大信教群众的强烈要求,盟、市两级宗教局亲自给山西大同市宗管部门发涵邀请妙闻、妙信二位法师来甘露寺主持教务工作。大同市宗管部门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意妙闻法师来甘露寺协助管理教务,但必需两地兼顾。1994年又建成讲经堂、天王殿合计500平方米。1995年建成念佛堂、如意寮计310平方米,同年5月份大同市-部又把妙闻法师调回,代表山西省佛教界参加由中央-部和国务院宗教局主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汉传佛教中青年教职人员读书班学习,结束后回甘露寺。在妙闻法师学习期间,妙福师因患病不能进食只能喝水,自己深知世缘将尽,精进念佛,求愿往生,四十多天后归西。处理完妙福师的后事,妙仁师怕受家人的影响,有一天同庙里人说要去临河看病,自始再没音讯。
1996年上华严寺三义老和尚往生,这不仅是山西佛教界乃至中国佛教界的一大损失,也使甘露寺失去了一大依辜。料理完三义老和尚的后事,藏宝老和尚也辞去上华严寺住持之职。妙闻法师得知消息后,专程把师父请来甘露寺,领众修行,进一步兴建道场。为了解决将女众居住的场所,1997年刘玉娥居士把自己院落一处,施舍给甘露寺做为下院,于7月4日开工修建二僧院大殿,占地2128平方米;重建斋堂、僧房,库房计684平方米;1998年修建山门殿。大殿壁画五百罗汉由国家二级美术师,孙中平先生彩绘。
2002年4月,甘露寺委托盟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大雄宝殿,整个修建过程中,在藏文老和尚、藏宝老和尚、灵意老和尚三位大德高僧的指导下,建筑工地的全盘工作始终由妙闻法师负责进行,他经常费废寝忘食,历经艰难,付出了极大辛苦。
历时三载,一座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于2004年6月0竣工,工程总造价200多万元人民币。
现甘露寺已初具规模。整个寺亩建筑,布局严谨,组合别致。遵循唐、宋佛教规范,融合明、清皇宫群体建筑风格,坐北朝南,轴线南北正殿三重,最前有山门殿五间,单层翘角,雕樑画栋。两边配有库房,流通处等共14间。山门前两侧,雕有二米五高的石狮一对,山门门楣上镌有匾额“甘露寺”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付会长刘炳森先生书写。进入山门,两边是仿天坛式钟鼓楼两个,房檐斗拱,建造别致。中轴线第二重建有圆通宝殿,单层翘角,仿明代建筑。内供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工艺精湛,法相庄严。
第三重是大雄宝殿,为双层翘角,歇山式屋顶,檐下斗拱密致,翘角悬铃,随风作响。重檐中间悬挂贴金“大雄宝殿”匾额,出自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手,刚劲秀美,古朴典雅。殿内中央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东为文殊菩萨,西为普贤菩萨;佛身高4.5米,佛座高4米,背光高8米,全部用香樟木精雕细刻而成,工艺精湛,法相庄严。殿内两侧雕有2.5米高的十八罗汉站像,神态各异,活灵活现。佛像背后为海岛观音,慈祥端正,栩栩如生;两侧协侍善财、龙女;墙壁上雕塑财童子五十三参,纯真活泼,神态逼真。由浙江省宁波小港慈云精雕刻工艺厂雕刻。正殿两侧建有厢房配殿,自北而南,东有斋堂、伽蓝殿西有三学堂、祖师殿、功德殿。殿堂外环,东有讲经堂,堂内供缅甸玉佛一尊,精雕细刻,法相庄严;堂内置藏经柜四个,收藏《大藏经》一部四十八函,各种经卷千册,供僧人研读,壁上挂有名家字画数十幅,确系文化荟萃宝库。西边建念佛堂五间,佛堂供阿弥陀佛,佛前置禅凳、拜垫、香案、法具,乃僧人念佛清修之处。
后有玉佛殿,殿内中央供释迦牟尼佛,两侧有阿难、迦叶,东边供药师佛,西边供阿弥陀佛,用汉白玉精雕细琢而成,法相庄严,洁白无瑕;佛像装有背光,雕刻精美,造型古朴;殿内后墙有大型壁画,绘制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人物清晰,引人入胜;两侧墙壁画有十六尊者,形貌奇特,神态各异。两院僧寮环拥,廊敞轩明;绿树成荫,曲经通幽。
五、佛事活动
佛教寺庙,千百年来,一直是住持三宝的体现、僧人修学的道场、联系信徒的纽带。甘露寺经过十年来自身建设,寺院的各项功能已基本完善,以成为僧归有宿,佛事兴隆的如法道场.僧人早晨四点起床,开始做早课,颂念“楞严、大悲、心经”等经咒,为父母师长,施主信众消灾祈福。下午五点做晚课,超渡十方三世,无济孤魂,阵亡将士,舍身英烈。总而言之,佛教的理念,所作皆办,“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每日除此以外,还有定时的-学习和各自的工作安排。通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佛菩萨诞辰、出家、成道纪念日,都要举办各种佛事活动,而最隆重的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前来烧香敬佛的人络绎不绝.大年初一是弥勒菩萨诞辰纪念日,寺庙早晨要祝圣,拜普佛、斋天,上午各处殿堂要献大供,祈祷世界和平,祖国安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下午还要扫塔祭祖。尤其是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和九月十九观音出家纪年日,甘露寺每年都要举办三天观音消灾祈福0会。必需由寺庙管理委员会做作出详细的安排计划,呈报有关部门批复后再进行各种佛事活动。举行法会期间,有道高僧四处云集,进香拜佛的善男信女蜂拥而来,商贸经商者数以万计,及时组织货物,提前行动划定摊位,商品流通极为活跃,每次庙会的交易额可达300多万元。政府有关部门还利用庙会人员集聚的有利条件,举行各种养殖、种植、市场信息等科技三下乡活动,甘露寺从场地、食宿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管理下,使甘露寺观音庙会,成为文化交流、物资交流、科技推广的发展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也使寺庙香火旺盛,佛事兴隆,同时,也是佛教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
六、文化交流
妙闻法师童贞入道,爱国爱教,而且酷爱祖国传统文化。2005年,他成功组织举办了甘露寺首届观音圣诞书画艺术节。2009年建立了甘露寺寺藏书画艺术陈列馆,收藏全国各地书画家的墨宝丹青600余帧,吸引大批书画爱好者和香客慕名前来参观。藏书近万册的妙义书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了阅南向北依次有客堂、读方便。2010年中元节,为配合文化部门申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甘露寺成功地挖掘、恢复了失传近半个世纪的民间大型社火活动九曲黄河阵灯游会(俗称转灯灯)。从2009年开始,甘露寺已连续两年成功启建护国消灾祈福水陆空冥阳两利普度0会,盛况空前,为内蒙古汉传佛教道场近百年稀有之大型佛事活动。甘露寺珍藏的、由北京工笔画家临摩的百幅明代绢本水陆画,装潢考究,受到了佛教界人士的高度赞赏。甘露寺住持妙闻法师率两序大众和广大善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利生,庄严国土,努力把寺院建成遐迩景仰的佛门圣地、修行净地、文化园地和旅游胜地。
七、后记
道场重兴千佛力,含辛茹苦十年功。妙闻法师十多年如一,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团结善信,弘扬佛法。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注重开展规范的法事活动。在扶贫济困,助残助学,救灾捐款,维护社稳定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今后更重要的弘扬佛法等各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计划在今后的十年内完成“法堂、藏经楼、方丈院和佛学院”的建设任务。在他的主持下,甘露寺将成内蒙古西部地区著名的佛教道场和陶冶人们情操的旅游胜地,为巴彦淖尔的和谐发展全面的服务。
信息来源:临河区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