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临海市旅游

巾山塔群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查看地图 ]
巾山塔群
巾山塔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元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巾子山西麓龙兴寺内

临海城区有巾山,风光秀丽,风景怡人。巾山各处分布着四座古塔,为巾山平添了一份历史底蕴。其中峰顶的大小文峰塔成了临海城的地域标志,而群塔之中,最有特色、最为著名的当属千佛塔。

巾山西麓的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初名“神龙寺”;二年(706年),改名“中兴”;景龙三年(709年),复改名“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改名“开元”。千佛塔则位于龙兴寺内,相传因塔内存有诸多瑰宝,又名多宝塔,始建年代不详,传为梁岳阳王建;至迟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初称龙兴寺塔,后毁。

千佛塔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据元僧淳具《捐建多宝塔发愿文》砖刻(该塔砖原嵌在古塔内,砖长0.38、宽0.19、厚0.075米,文12行,每行8-13字不等,共110字,现藏临海市博物馆)记载,塔“元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杭州灵隐寺僧淳具为追荐亡考泮秀才行已、亡妣陈氏、亡翁宣教公、亡婆车氏”而捐资所建,即千佛塔为元代杭州灵隐寺僧淳具为纪念其去世的父母和祖父母而出资建造。原有楼三层,并设有茶馆,楼于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1999年古塔得以重修。

一般古迹文物,都有碑刻记载其历史、构建、特点等,但除了龙兴寺正大门外有“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千佛塔”和“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巾山塔群(千佛塔、东大塔、南山殿塔)”两块石碑,千佛塔前或塔基下,却无类似石碑。

巾山之麓,千佛塔后,有一防空洞,虽然外面还有点闷热,但洞内却透出阵阵凉意。防空洞内,有铁栅门紧锁,从这儿应该与巾山北麓的防空洞相通。因防空洞内冬暖夏凉,是天然的空调,天宁路边巾山北麓的防空洞成了贩运水果者储存水果的绝佳场所;早几年夏季高温酷热,防空洞也成为居民躲避高温、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塔后的防空洞内壁,有“战备坑道闲人莫入”的警示牌;一边,扔着一块破旧的广告布制作的《千佛古塔简介》,其中有云:“相传有一妇女,连生几子均遭夭折,后至寺庙烧香拜佛,经梵僧点化,便发心重建古塔。”“古塔重建落成,更名为‘保平安塔’。众多虔诚修行之人,经常目睹塔顶夜放神光,色彩异常,并伴有天鼓之声。而修塔之家,不但保其子嗣,且五世同堂,年年平安。”——制作粗糙,没有落款,从行文用词看更多俚俗色彩,一些说法在其它资料上未得一见,姑且一听。

绕过龙兴寺大雄宝殿,步入“千佛塔院”(额匾为弘一法师笔迹),院内正对着的是藏经阁,左侧是“极乐净土院”(院内有小天井,后有“报恩堂”)——整个院子是所谓“大天井套小天井串厢庭院”建筑形式。千佛塔紧贴巾子山脚,高耸在约三米高的塔基上,据称塔基位置原为山岩;塔基周边有石板围栏,围栏中间立18根莲花望柱;塔基两边均有台阶,游人可拾级而上,行到塔底,对古塔作近距离的观赏。

千佛塔为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塔。塔每层一壶门,壶门每级错落分布在不同方向的塔面上。自第二级以上,各面均设一佛龛(在第五层正面佛龛内悬一蜂窝,在此,既不会因骚扰居民-而招致灭顶之灾,又可遮风避雨,这些蜜蜂可谓聪明。)古塔第一级各面只东侧紧贴山脚开一壶门,“高2.1米,宽0.66米,上端稍似拱券形。”爬上第一级的壶门,抬头仰视,塔内中空,无所修饰,可一览至顶;光线从各级不同方向的壶门透进,塔内变得清晰通透。

据资料:千佛塔残高28.66米(经修缮,现高约30米),勒脚边长各面不甚相同,一般为3.06米左右,对角径7.12米,塔内空径1.8米。“第一层以上唯菱角牙子叠涩三道,无腰檐与平座……转角都作倚柱。”(“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或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腰檐”为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平座”为楼阁上的出檐廊,高台或楼层用斗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于登而眺望;“倚柱”指塔身依附在壁体凸出一半的方形柱子)。古塔的各级“叠涩”之上,砖缝之间,长着倔强的灌木杂草,更衬出了塔的古朴与苍桑。

千佛塔原塔顶毁坏,故俗称“癞头塔”,1999年修缮时恢复了葫芦顶。站在龙兴寺对面的古城墙上,远望千佛塔,葫芦顶清晰可见。

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在元代,西藏的喇嘛教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尊重,建造的塔也以喇嘛塔(覆钵式造型,一般由塔基、塔身、塔脖子即相轮、塔刹四部分组成)为主。江南一带受喇嘛教影响较小,建造的塔仍以砖木结构楼阁式为主,但数量大为减少。千佛塔是临海现存最早的古塔,台州现存唯一的元塔,也是浙江境内为数不多的元塔之一,其规模、高度、式样均与宁波的育王塔相仿,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建筑史上也有一定地位。因龙兴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的渊源关系,日本人常盘大定在其所著《支那佛教之研究》第六卷《支那文化史迹》以及日本的《东方美术大观》上都刊有摄于1922年前后的千佛塔照片及介绍文章。

千佛塔因塔的各面和佛龛均有佛像砖贴面,每砖一佛,全塔佛像共计千余尊,千佛塔因之得名。——塔有千佛,也是千佛塔最具特点、最有特-处。

查看相关资料,有的称佛像计1036躯,也有作1003躯,也有称古塔“原有”佛像砖971躯。不妨细数一下佛像的数量:塔七级六面。第一级每排11躯,四排,六面,其中一面一壶门少16躯,第一级有佛像248躯;第二级有佛像184躯,第三级有佛像148躯,四至五级共有佛像276躯,第六级有佛像87躯,第七级有佛像68躯。共计有佛像1011躯。——与资料上的几个数据都不符,古塔底部几级佛像都清晰可辨,很可能是六七级塔面较高、观察不清晰、计算有误差的原因吧。但不管古塔塔面佛像具体有几躯,超过一千应当是肯定的。由此可见,千佛塔之“千”,当非虚指。千佛塔,可谓名副其实。

站在远处,塔面每块砖上的外凸佛像隐隐约约,模糊可辩;走近观看,塔面每块砖上的佛像一目了然,就连塔面佛龛侧面都嵌有佛像,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奇特有趣;在阳光的映照下,塔面连片整齐排列的半立体的佛像形成的光影效果煞是动人。从单个佛像看,佛像砖系模压烧制,若浮雕般突出于砖面,衣皱线条流畅,比例匀称;佛像呈趺珈坐姿于莲花宝座上,雍容安宁,端庄慈祥,仪态大方,虽经风吹雨打,依然安详-,神态自若,“佛像模印,栩栩如生,阳而外凸,能供诸众观瞻”。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古塔塔面特别是高层部分佛像有不同程度的残损,更显古朴,而底层塔面佛像则大多是重修时仿制。

据称,塔砖佛像的比例准确,造型精美,在我国历代的古塔中尚不多见,在现存的古塔中更属凤毛麟角。日本人常盘大定在《支那文化史迹》中称千佛塔“巍然雄豪的风姿还依然存在,特别是壁面的千佛砖,进一步体现了它的外观的庄严美”。

塔侧大雄宝殿内梵音阵阵,而千佛塔独自耸立,寂静安宁。

千佛塔西北百余米的紫阳街上,有千佛井,又称双眼井。相传巾山建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千佛井。井壁用千尊阴纹佛像砖砌成,造井者有劝世“饮水思源”不忘佛祖的意思。千佛塔佛像砖的佛像阳刻,千佛井佛像砖的佛像阴刻,一阳一阴,遥相对应,阴阳相对相合,遂成完美。

1999年修缮时恢复了葫芦顶。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二十三年,雷击巾子山东-塌。咸丰三年(1853)六月廿四日,巾子山东塔全圮。现塔清同治四年(1865)台州知府刘璈倡议重建,塔二层基座保存南宋遗存,有捐题名石刻,经费罚自大田赤水人徐万年,故又称“万年塔”。

塔门之上旧题“文笔冲(摩)霄”,每层置有佛龛和窗,龛内供奉陶佛坐像,二层壸门上题“梵音、成就、宝胜、弥陀”等灰塑额。内壁间有“修造郡守刘”“监工庠生李向荣”“监工庠生李石久”“捐造庠生徐万年”“督造截取知县傅兆兰”“同治四年”“巾子山塔”“监工庠生李”等九种篆隶铭文砖。

古城街道: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古城街道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临海市古城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2月9日,地域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1个蔬菜公司(蔬菜村改制)。常住人口13.2万(其中居民10.5万),流动人口4.5万。是原临海市城关镇人民0划出部分城郊后而建立的一个市属派出机构。
古城街道辖区有二千多年设郡置镇的文明历史,…… 古城街道详细信息++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为您推荐:临海市旅游-临海市文物古迹-临海市十大景区-临海市全部景区-临海市特产-临海市美食-临海市地名网-临海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