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沟风景区位于裕安区与金寨县交界的独山镇双峰村,距六安城45公里,长约2500米的龙井沟,瀑布迭岩绵延,两岸峭壁林立,河床弯曲有致,怪石千姿百态,翠竹遮天蔽日,树木凿石而生,堪称国家大别山地质公园的浓缩版。雄奇的山峰、幽奥的峡谷、丰富的植被,峰、崖、峡、洞、滩等地貌景观与溪、涧、潭、瀑等水体景观融为一体、相印成趣,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龙井沟由来:
说起龙井沟的来历,还有一段既有史实依据,又带着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这故事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元至正四年,濠州大旱,瘟疫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和3个哥哥都染瘟疫死去,他没有办法只好到圆觉寺出家。不久,老方丈圆寂,众僧又排挤他,他便离开圆觉寺云游四方,曾经长期流浪在霍邱临水、霍山城关及裕安独山这一带。在六安黄大街乞讨时,听到了当年黄巢的故事——话说黄巢进军六安屯军时,城里官吏蔑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百姓便便纷纷逃走……只有一个老人没有逃。黄巢微服潜进六安,看到街道上空无一人,只在一家店铺里有一个守门的老者,黄巢就上前问起原因,老人便如实回答,黄巢就从怀里掏出一面小黄旗交给老人,并说:“你把这面黄旗插在门头,保证你一家安全无事。”后来,老人便告诉四周邻居,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制插小黄旗于自家门头。结果,整个一条街都插满了小黄旗。黄巢领兵入城,果然丝豪无犯,原来他只杀的是-污吏。这条街就被称为“黄旗大街”,叫久了,“旗”字省掉了,就成了现在的“黄大街”。朱元璋心中羡慕黄巢,便奔独山黄巢尖而来,以凭吊黄巢遗迹。此时正值夏天,进入山中,朱元璋又饥又渴了几口,只觉甘醇清洌,胜过玉露琼浆,顿觉全身有了力气,便爬了起来,继续前行。此泉越冒越时旺,泉眼越来越大,山中人便在此挖了口大井。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派人寻根问源,找当年救命之水,便把此井命名为“龙井”。龙井常年流淌不断,便在这山里流出了一条沟来,润泽了山中万物。这沟就是现在的龙井沟了。
景区传说:
说起龙井沟的来历,还有一段既有史实依据,又有带着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这故事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朱元璋字国瑞,父名世珍,母亲陈氏,生4子,元璋最小。祖籍泗州,后迁濠州钟离县(即今之安徽凤阳县)。朱元璋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未时(公元1328年10月21日),那年是戊辰年,星相家算命说他“八字”是龙、狗、牛、羊四库俱全。他出生后昼夜啼哭不止,而且声音洪亮,吵得邻居都不安宁。一日来了一个游方和尚化缘,听到孩子啼哭,便叫抱出来给他看看。那和尚在孩子头上拍了三下,对着他的耳朵悄悄地说了些什么,孩子就不哭了,并说:“这孩子要结佛缘,”说了便扬长而去。到了周岁,他的父母便把他带到於皇寺(一说皇觉寺)还愿,取了个禅名叫元龙。朱元璋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常到於皇寺里去玩,老方丈见他聪明伶俐,便教他读书识字,他竟过目不忘。到了10岁左右,居然将古今文字通晓了一大半。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人们认为一个小放牛子怎么有这样深的文化当皇帝呢,便说他“一梦五经通”,其实是他在少年时跟於皇寺方丈学的。到了14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他父亲把他送到大地主刘大秀家放牛。他经常叫放牛娃们尊他为主,不服者,便动手殴打。刘大秀怕他闯祸,就把他辞了。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濠州大旱,瘟役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和3个哥哥都染瘟疫死去,朱没有办法只好到於皇寺出家。不久,老方丈圆寂,众僧又欺侮他,他便离开於皇寺云游四方,途中越水登山,风餐露宿,说不尽行脚僧的困苦。这一天,他来到了庐州府城合肥,本想休息几天再走。不料府官正在修筑府城,到处捉人做苦力,他不敢久停,星夜赶往六安。他一路风霜,身体生病不说,身上还长了许多疮疖,常常疼痛不已。来到六安,他不敢进城,因常慕黄巢之名,便向南奔独山方向而来,既为评吊黄巢遗迹,也为避追捕。这时正值夏天,进入山中,朱无璋又饥又渴,遥望黄巢尖,便鼓着力气向前攀登,忽然眼前一黑,朱元璋昏倒在地……不知过了好长时间,朱元璋渐渐清醒过来,但饥渴难耐,连动几下想爬起来,可就是爬不起来。朱元璋心想,难道今生就这样了断了不成?心中十分难过。忽然朱元璋耳边似有汩汩水动的声音,朱元璋吃力地侧过身子,只见耳边处,一细清泉正缓缓涌出,朱元璋连忙吃力用嘴接了几口,只觉甘醇清洌,胜过玉露琼浆,顿觉全身有了力气,便爬了起来,继续前行。
后来,此泉越冒越多,泉眼也越来越大,山中人便在此挖了口大井,夏天,在山中砍草、采药,渴了饿了,就在井口舀一瓢井水饮下,顿觉全身精神,饮渴全无。再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山里人便称此井为龙井。龙井上方,有山茶数亩,用龙井水煮茶,为人间极品。龙井长年流淌不断,便在这山里流出了一条沟来,润泽了山中万物。植物受了井水的滋涧,生长越发旺盛;动物饮了井中流下的清泉,也越发健硕,当然最实惠的还是山里人,口渴了,捧一口山泉,清润甜蜜,干活也更带劲了。这沟就是现在的龙井沟。
通天河里龙浴身
朱元璋便继续向黄巢尖攀登,当天晚上,天渐渐黑了下来,朱元璋饥饿难当,便在山中一户张姓老汉家住下。张老汉膝下无子女,看朱元璋气宇非凡,便将他收留住下,还茶饭周全,殷勤照顾。住了几天,朱元璋已觉恢复了力气,只是身上的疮还没好,疼痒难受,又不好再麻烦老两口,便起身向老汉夫妇告别。张老汉夫妇不依,对朱元璋说:“你身上还有疮,怎能远行呢在我这多住几日,等疮好了,再走吧。”老人一再挽留,朱元璋也不再推辞,就又暂时住下。话说这天吃过早饭,张老汉带着朱元璋在山间万亩河边散心,看看景色。只见西峰寺方丈带着几个徒弟在河边搅动河水,张老汉问道:“老师父在这搅动河水干啥”方丈叹了—口气说:“前天傍晚有个穷道士到庙中借宿,我说僧道不同路,请你到别处去吧,他赖着不走。我就叫他在廊檐下住一宿,第二天一早,庙门未开,不见穷道士哪里去了。只见他坐过的地方现出几行字:
“朝在南海暮苏杭,阴阳八卦我擅长。
岳阳三醉惊世俗,谁人不知吕纯阳。”
原来这穷道士就是地仙吕洞宾,方丈说:“旁边还有一行批语:“命尔将金丹放入河中搅动三昼夜,有真龙前来沐浴,不遵从法旨,遭五雷击顶”,我就找金丹在什么地方,只见他坐的地方露出黄豆大小的黄丸。今天已是第三天了,我们已累得筋疲力尽。”张老汉和朱元璋听了方丈所说,感到十分蹊跷。正在这时朱元璋一脚踩塌了河边的松土,跌入河中。倾刻间黑云密布,狂风大作,伸手不见五指,河水掀起数丈高的大浪,如万马奔腾、蛟龙出海,众人惊得目瞪口呆。老方丈心想:真的龙来洗澡了。不然,怎么这样风云骤起呢?而张老汉心里则抱怨自己不该带小和尚到河边来。刚才将他调养好,现在又掉入湖中,这么大的风浪必死无疑,真是命该如此。过了一个时辰,河面风平浪静,乌云散去,红日高照。只见小和尚从河面挣扎着爬了上来,惊魂未定,张老汉一见小和尚还没淹死,便转忧为乐,惊喜万分。
说来也奇怪,朱元璋从河里爬了上来,虽然淋了个“落汤鸡”,但是感到身上疮好了许多,回到张老汉的家里,疮已经结了痂。朱元璋在张老汉的家里又住了几天,每天去河中洗澡,不久疮痊愈了,连疤痕都不见了。
自此以后,山里人家身上只要患皮肤病,就到河里洗澡,皮肤病很快就痊愈了。女人们用河水洗脸洗头,还能美发美容,皮肤光洁白嫩。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老方丈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穷和尚就是大明开国皇帝,他就是真龙天子。后人便把万亩河改名为“通天河”了,因为真龙天子曾在这里洗过澡。
西峰寺求签指迷津
朱元璋听说吕洞宾到西峰寺指点寺中方丈搅动河水为龙来沐浴,便和张老汉一同到西峰寺敬香。刚一进庙门就听方丈说:“奇事!昨晚我到大雄宝殿里去坐禅,忽然发现佛龛上有一本书,旁边还有一个签筒,里面装了64支卦签。我打开书本一看,原来是一部《卦辞》,封面上写了一行字“赐神签指迷津”。朱元璋心想,我受尽磨难,不知今后命运如何。既然有神签,我何不求签问命呢。便向方丈说:“请老师指点,我想求签。”方丈说:“要求签,须心诚才灵。我来替你上香,你须跪磕三个头,心中默念所求之事。”方丈烧过香,把卦辞、签筒放在佛龛上。朱元璋跪磕了三个头,默祝道:“请吕大仙指点迷津,我求问前途大事。”说罢便将签筒握在手里,摇晃了几下,落下一支竹签,上面写道:“乾上,潜龙。”老方丈接过竹签查对《卦辞》,卦辞曰:
“少年志气运不通,好似龙困浅水中。
若得金鼓来相助,得会风云上九重。”
朱元璋看过心中暗喜,方丈看了卦辞说:“恭喜施主,这支签是上上签,可惜你是个和尚。”朱元璋说:“那是为什么呢”方丈说:“卦中说你少年时不走运,多遭磨难,好像龙困在浅水一样,飞腾不起来,如果你要能寻找到一面金鼓,随身相助,就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这一句话,震动了朱元璋的心弦,他想真的像卦中所说,我不如还俗,当这个穷和尚干啥呢!从此他便产生了还俗的念头。
敬香完毕,下得山来,朱元璋苦苦寻思金鼓的事,张老汉就说,这黄巢尖下,千山万壑,相传是当年黄巢在此练兵的地方,何不在这山上山下寻找?朱元璋一想也是,于是便在这山壑间苦苦寻找。找啊找啊,朱元璋爬到了黄巢尖对面的一座山峰,居高临下,只见淠水如练,山峦逶迤,遥望远处武陟山,苍苍茫茫,怀想当年汉武勋功,不禁感慨万千,想起卦上之言,顿觉豪情满怀。忽然脚下被一东西一绊,几乎跌倒,朱元璋定睛一看,脚下正是一面石鼓,他连忙弯腰捡起石锣,拿起一根木棍,往上一敲,只听得“哐”的一下,发出剧烈声音——震天动地,响若惊雷,再见眼前乱云飞渡,山石涌动,天昏地暗……朱元璋心生欢喜,便在怀中藏定石鼓,心中存下前去投军的志愿。
后来,至正年间,群雄并起,郭子兴占据濠州,朱元璋前去投军,因有石鼓相助,勇猛非凡,立了很多军功。后来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了这支武装的统帅,驰骋天下,直到打下大明江山。后来当地人就把黄巢尖对面的这座山峰称作打鼓尖。
清代有位秀才叫徐晓峰根据这个典故,为十里桥亭撰—联云:
“古寺踞津关,听暮鼓晨钟,登高须辨路何在;
天下谁指点,看山高水长,至此方证我为峰。”
六安瓜片是“雨前”
且说朱元璋走下打鼓尖,隐瞒了在山头捡得石鼓一事,是晚仍住在张老汉家,细思卦卜所言,弄得心神不定,恍恍惚惚不觉到了一座寺庙,正在疑惑间,只见来了一个绿衣女郎,面若敷粉,唇若丹朱,婀娜身材,行至近前异香扑鼻。见了朱元璋倒身下拜,口称圣主在上,臣妾叩拜来迟,请祈恕罪。朱元璋摸不着头脑,赶忙还礼道:“姑娘请起,有话好说。”那女子轻启朱唇道:“妾本茶姓,姊妹多人,因妾谷雨前所生,父命名‘雨前’。每年王母圣诞都是臣妾奉侍。不意有—年,妾被宫娥误下了份量,王母入口觉味苦,勃然大怒,将臣妾贬在大别山中受苦。臣妾体质如玉,但不被人们器重,虽贡献有加,亦名不扬,值不贵。而妾的姊妹们虽不如妾质,都已久享盛名,如在安溪有‘铁观音’之贵,在黄山有‘毛峰’之誉,在皖南有‘猴魁’之名,而独妾冷落深山,名不见经传,妾心何服请求圣主赐名播扬。”朱元璋道:“姑娘你认错人了,我一个穷和尚怎能替你扬名呢”绿衣女道:“只怕圣主不开金口,若能开金口,发玉音妾必身价百倍。”朱元璋正待细问下去,忽见一黑脸大汉拖着女郎便走,朱元璋正要去救女郎,脚被绊倒,跌落在悬崖下,猛得惊醒,原来是一场大梦。后来明代有钦使徐广到六安巡视,听说有此奇事,作《茶居士传》记述此事,载于嘉靖《六安州志·艺文志》。这是后话。
第二天,朱元璋拜辞张老汉,出去散心。约在中午时分,只见前面一座山峰,山虽不高,但很秀丽,隐约间只见山上有一寺庙,好似昨晚梦中所见,便顺着山路往上走,及到近前一看,果是一座古庙,匾曰:“独山寺。”正在这时,庙门大开,走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和尚,上前打个稽首道:“贵人到此,有失远迎,尚请恕罪。”朱元璋赶忙还礼道:“不敢当,不敢当!”老和尚拱手道:“请贵人到寺中奉茶,贫僧在此等候多时了。”朱元璋想老和尚话里有话,便道:“多谢师父厚意,小僧与师父未曾谋面,为何路过宝刹就烦赐茶呢”老和尚说:“请到里面容老纳面禀。”
到了禅房坐下,老和尚说:“今年清明节前,我到山中采药,在山间看到一棵茶树。枝叶繁茂,色如碧玉,晶莹剔透,芳香四溢,我想这棵茶树真奇怪,未曾炒制,为什么就香气袭人呢我就摘了几把嫩芽。猛然间,想起师父生前曾说过:‘这黄巢山下有一株仙茶,人在无意中能得到它,可是你拼命去寻找,却不可得’,我想今天是无意遇到,定是仙茶,何不多摘点呢!可一回头,却不见那棵茶树了,我回寺后,用心细炒,更觉异香扑鼻,装在瓷瓶里留细细享用。当晚梦中见一绿衣女郎对我说:‘我是茶神雨前,今天有意让你采得仙茶奉献一个大贵人,非赐汝的。这个大贵人在七月十五日午时三刻到达你寺,你须敬奉仙茶,日后他飞黄腾达必给你寺庙重修庙宇,再塑金身,重赏田亩作为香火之资,如若不然,必遭寺毁僧亡,切记!切记!说罢飘然而去。今天是七月十五日,正好午时三刻圣僧到达敝寺,真是大幸。”朱元璋说:“贫僧只不过是个游方和尚,何德何能”但心中暗喜。和尚道:“老纳观圣僧龙眉凤眼,今后必当大贵,不然何至惊动神茶仙子呢!”不一会,寺中小和尚奉上新茶,敬献在朱元璋坐前。揭开杯盖,只见杯中云雾弥漫,一缕香气缓缓向上,约有丈余,凝成一朵白云,盘旋于室内,久而不散,清香四溢。朱元璋喝了一口,味甘醇厚,齿颊流香,沁人心脾,顿觉清心明目,浑身舒畅,精神倍增,连称“神茶!神茶!形如瓜片,其香如兰,其气如云雾,真乃茶中仙品也。”老和尚听到“瓜片”二字连忙施礼道:“这茶产不知年数,也没有名号,今听圣僧一席话,宜定名为‘六安瓜片’,此茶后来必定名扬四海,身价百倍,待老纳为此茶拜谢了。”说完,站起来便向元璋施礼,元璋连忙答礼。岂知因为有未来皇帝朱元璋讲了这段赞美的话之后,六安瓜片果真名播四海。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指定把六安茶叶列为贡品。六安瓜片从此誉满天下,明代六安州才子潘世美有诗赞曰:
高峰直与浮霎齐,望入无峰天欲低。
爱探惊雷新吐英,提筐争向雾中迷。
朱元璋喝了茶后,忽然想起一事不明,忙问老和尚:“此宝刹为何叫‘独山寺’呢名字好怪,还请长老指点。”老和尚说:“这要从独山寺的历史说起。原来我们这个独山与齐头山是一个整体。齐头山原名‘齐云山’,黄巢尖与齐云山是两个相邻的山。相传关圣帝有一天在黄巢尖坐禅,发现齐云山长得超过黄巢尖,心中不快,便说‘你齐云山怎么能超过我的圣山,便挥刀一指,将齐云山峰削掉,山峰落在淠河摊上,不与群山相连,人们称它为‘独山’;而齐云山失去山峰,山头变平,被人们称作‘齐头山’。这建在独山上的寺庙,当然叫‘独山寺’了”,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这又是独山和独山寺的由来。
朱亮祖挥刀斩黑蟒
朱元璋在独山寺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便拜别老和尚回到张家,简单收拾了一下,怀里揣着石鼓,便拜别张家老夫妻,准备下山而去,张老夫妻也渐渐知道此人非寻常人物,也不再挽留,含泪相送,朱元璋也依依不舍。
离开张家,朱元璋想起自己初来此地,感地下泉水救命,就想前往当初昏倒的地方与那眼泉水作个告别,走着走着,眼看快要到了,忽从树林中蹿出一条黑蟒,张开血盆大嘴向他扑来,元璋大喊一声:“我命休矣!”便跌入山涧。正在这时,只见一人凌空跳下,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刀光一闪,手起刀落,巨蟒头身分离,鲜血喷有数丈。原来一英俊少年在山中打猎,见有巨蟒伤人,遂拔刀相救,立毙巨蟒。
来人是谁乃驻驾湾朱家庄庄主朱亮祖也。此人自幼爱习枪棒,练就一身好武艺,为人豪爽,结交四方豪杰,今早带领四个庄汉到山上打猎,忽见黑蟒正要伤人,他便迅速一跃而举刀斩蟒救了行路之人。文中暗表,此黑蟒便是朱元璋梦中拖走茶神雨前的黑汉,朱亮祖斩了昵耙不竦昧俗杂桑哟舜蟊鹕缴舷露剂粝铝擞昵暗淖慵!�
朱亮祖下到山涧,见是一位青年和尚,伤痕累累,还有气息,忙命庄汉抬到庄上,吩咐庄汉将朱四先生请来为和尚治伤。朱四先生是个未第秀才,功名未就,便学医书,兼通究相术,为人治病药到病除;替人面相无不灵验,被乡里尊为“朱半仙”。
朱四先生一见这受伤和尚大为震惊,寻思道我替人面相从未见过如此大贵相,此人两耳垂肩,面目五处朝天,真乃天子之颜,便不敢怠慢,悉心治疗。然后去见朱亮祖说:“庄主今天救了个大贵人功德无量,他日当飞黄腾达,我曾给庄主面过相,说你福中有难,但有贵人保护还能富贵。我看这个和尚相貌贵不可言,可能就是保你的大贵人,千万不能怠慢,今后他定会报恩的。”亮祖点头称是。自此,每日亮祖和朱四先生都去看望他,朱元璋甚为感动。
过了几日元璋伤已全愈,前来告别庄主朱亮祖和朱四先生,元璋分别向二位施礼道:“贫僧多蒙庄主大恩大德救活性命,又蒙先生照料治愈身伤,来生做牛做马当报大恩大德!”朱四先生笑着道:“你报庄主大恩大德不在来世,而在今世。”元璋道:“贫僧是个穷和尚,云游四方乞食,怎能报庄主大恩呢只有待到来世。”朱四先生道:“不然,我观圣僧面貌大贵,必非久居佛门,并与庄主有缘,定能以恩报德,不如许下诺言以为后证。”元璋思索片刻便道:“若如先生贵口贵言,贫僧若能发迹,庄主有难,定当保庄主不死。”亮祖道:“果如此,亮祖感激不尽了。”说罢三人挥泪而别,朱元璋继续西行,经固始,到光州,入汝南,至颖州,最后回到濠州,不久便入伍郭子兴军营。
朱元璋向朱亮祖随口说出的“保庄主不死”,不过是脱口而出,不料以后真成为朱亮祖向明太祖朱元璋邀功请赏的理由,这里引起一段曲折的故事。
据《明史纪事本末》有这样记载: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并立,六安州人,朱亮祖召集民众,成立团练,保卫乡里,元廷授为义兵元帅,后派往宁国镇守。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7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改名应天府,称吴王。元至正一十七年,令徐达、常遇春统军攻宁国。宁国守将朱亮祖骁勇异常,久攻不下。朱元璋召吴桢、周德兴、华云龙、耿柄文四将授以密计,令随驾亲征,两军对垒,朱亮祖见吴王亲至(当时不知吴王就是当年救的穷和尚)心想生擒吴王,立下大功,封侯耀祖,便拼命厮杀,而吴王此时亦不知朱亮祖就是当年救过自己的朱庄主,便派徐达前往迎敌,战不数回合徐达佯败;常遇春接战不到十回合又佯败下来,吴军佯退,朱亮祖不知是计,紧追不放,追至山口,忽听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前有吴桢、周德兴,后有华云龙、耿柄文将朱亮祖困在核心,四将奋战不停,朱亮祖渐渐难以招架,欲拨转马头冲出重围,被华云龙一枪刺中马腿,那马跳起将朱亮祖掀翻在地,被众军拿获。推至大帐,徐达审问、劝降,朱亮祖不屈服,破口大骂,“反贼!愿杀愿剐由汝。”此时朱元璋在帐后休息,听到声音有点耳熟,一时想不起来,便到帐前观看。此时,朱亮祖头冠已去下,现出眉上三颗朱砂痣,元璋认出就是当年在齐头山救过他的朱亮祖,便大笑道:“我当何人,原来是恩公到了”,说着便亲释其缚,亮祖仔细一看,认出就是当年救过的和尚,二人一见喜不自禁,亮祖便归顺了元璋。朱元璋命他为将,参与政事,并率军攻下温州、台州、平定广东、广西至海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改称明朝,国号洪武,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授朱亮祖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群臣宣呼:“谢主隆恩”个个拜起。独朱亮祖伏在地上不起,朱元璋说:“爱卿为何不起”亮祖叩谢道:“非是小臣邀功请赏,贪心不足,只是圣上曾许臣的诺言还未给臣。”元璋道:“我何曾许过你什么诺言?”亮祖道:“二十年前,圣上在驻驾湾亲口允臣:‘庄主有难,定当保庄主不死。’”朱元璋笑着说:“那是朕一时随口而出,现在哪还记得。”亮祖说:“君子口中无戏言,圣上说话就是圣旨啊!”元璋想了一会说:“亮祖你听着:今后你如不守法犯罪,朕免你二死,子免一死。”亮祖道:“承圣上如此隆恩,臣当代代忠心保国,只是恐口无凭,还请圣上赐臣金书铁券。’朱元璋说:“朕既许你免死,还不算数吗还要什么金书铁券,这也不是难事,命中书省拟旨。”
明嘉靖《六安州志诏令》曾收录了这个铁券原文,现录于后,文曰:
“朕观天下鼎沸之秋,群雄未有所向,惟俊杰者乃能择主而依也。尔亮祖当朕渡江之后,同人款附,犹豫未决,抗我师旅。朕乃亲征得尔于宁国,应对之际,言辞磊落,朕甚壮之,亲释其缚,即加升用。戊浙东者历年,参预行政省事。及取温、台,由海道从征广之东西,至于海南,兵威所及,无不效顺,厥勋甚著。今天下已定,-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于戏!昔尉迟恭归唐立勋为多,尔可比之矣,尚其益加恭顺,以保成功,训尔后嗣传于永久,岂不伟欤久!”
朱亮祖封侯之后,又把驻驾湾改称朱家湾。民国期间仍属六安县,建国后划归金寨县管辖,今与裕安区独山镇毗连。
景区景点介绍:
大门
六根石雕柱子,这六根柱子可意义非凡,关系着六安的由来。六安称六,“六”古意为“陆”,即为水边的高地。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封地即为六。汉武帝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之意,故又叫六安。当然这六根柱子,也相关“六六大顺”之意,所以说这六根柱子意义深远,但我们读“六安”两字时可地读“lu安”,不要读成“liu安”,由于在龙井沟这个地方有两个古代帝王在此活动过,一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以最前面的两根柱子都雕着龙,其意为一沟潜二龙。后面的四根柱子分别雕着梅兰竹菊这些深受百姓喜爱的花卉——俗称龙中“四君子”,也象征着老百姓对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礼赞。
这边的石门像就是龙井沟的大门了,门上的“龙井沟”三个字为著名美术家、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刘春华老师所书。
1。仙人脚
竹海里这块石头,像不像一只大脚?我们这是刚刚开始登山,这块脚石就是告诉我们要走好登山的每一步,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再往前走,只见竹木葱茏,一沟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这就是龙井沟啦!
2。飞霞岭
刚刚在清清竹海中走过,无边的清凉还氤氲在心头,可一个转身,便觉得-两重天。你们看,这满坡的映山红正喷火蒸霞,正疯狂地燃烧呢!春天是龙井沟最美的季节,每当春风渐起,满山遍野的山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就像生命的春天!看着这满坡烈火喷油般的红色,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热情、心跳的律动和生命的华丽!
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仿佛自然的精灵,在追寻生命的真谛。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交融。
满山的映山红象征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的一个小镇就曾走出共和国16位开国将军,“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映山红不正是这片红色土地的象征吗?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生悬崖,长石缝,大别山的杜鹃别样红。扎根红土地,笑脸迎春风,岁岁年年开不败,野火烧后更从容。”
3.石佛听禅
一组石头,或坐、或卧、或立、或躺……多么像一群石佛,正在倾听这潺潺流水之声!中国古人认为禅无处不在,一群大佛相邀而聚,溪边而坐,静听流水,默不作声,或若有所悟,或参化天机,兴尽便拱手而散,一切皆在不言中,这又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实在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顿生向佛、向善之心!
4.品潭榭。
脚下其水声潺潺,则似一位多情的少女,把不尽的柔情慢慢诉说。那流水声声则向人们诉说着最纯最真的似水柔情。龙井沟中水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澈,清得让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数清水底的石子,掬一口水放在嘴里,清凉而甘甜,绝对的“大自然味道”!时而有小鱼出没,欢悦追逐,让你感叹小精灵的机敏和灵动。
远望只见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林木茂盛,郁郁葱葱。顿觉天气凉爽,空气清新心.像被晨光雨露洗过一样圣洁。
不知是心沉浸在山青水秀的美丽画卷里,还是大自然的缤纷色彩充溢我心,一股潜流似潭水般地在心底婉转回旋,使人意乱神迷。
5.钻天石。
你们看这块巨石多么像一颗巨大的钻石,钻头朝天。它似为女娲补天时手中滑落至此,但其灵心不移,始终想钻补苍穹,称之"钻天石",一点不假。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应该有这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啊!
6.石破惊天。
“山嶂青松含晚翠,激流清湍乱石间”,你们看:这片怪石,突兀嶙峋、玲珑有致,潺潺溪流,萦绕其间。水流从高处落下,洁白的瀑流击在棱角突兀的岩石上,溅起串串晶莹的珍珠生出阵阵水雾,绮丽多姿,犹如云蒸雾绕,随风轻拂,飘飘洒洒,给人以无限联想。
7.大龙门
古人云,上山有路,入地无门。这里是我们向上攀登的第一道石门,俗称:大龙门。那么,大家知道,按照习惯,就会有一道小龙门,一点也不假,在我们快走完龙井沟的时候,果然还有一道石门,就叫小龙门,这不得不佩服自然的造化与奇妙了!
你们看,这是石刻黄巢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据说,写这首诗的时候,黄巢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那要是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可算得上是一个从小就胸有大志的孩子了。才这么一点点大的年龄,就考虑到“他年我若为青帝”,应该怎样安排花开的问题了。难怪后来他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统帅几十万大军了,真是天生的领袖人物。
在龙井沟整个景区一共就刻了三处字,其中两处为黄巢的诗,等大家把另一首看了,就会惊呼黄巢的诗才了,也会佩服策划景区专家的匠心所在。
8.天书箧。
大家向那个地方看,看那块石头的上半部分,是不是像个箱子,据说里面装的都是天书,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天书箧。
9.乱石卷雪10.玉玺石11.石笏12.情侣石
9.乱石卷雪。
由于龙井沟的石头多,每当春夏多水季节,从山顶悬崖上直泻而下的溪水,落在巨石上,就会溅起阵阵浪花,山风吹来,化为云烟,随风飘散,状如行云,不禁诗人想起苏轼的名句“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此称石群为“乱石卷雪”是最恰当不过了。
10.玉玺石。
大家看这块石头,四壁如刀劈斧削,上面圆润,多么像古人使用的印章,可这么大,大约只有帝王才能使用吧!当年黄巢建立大齐国时使用的御印就是这个形状。这御印的造型上圆下方,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皇帝的御印可是皇权的象征,此造型也为一统天下之意。
11.石笏。
既然御印为皇帝的象征,那么皇帝的身边可离不开大臣。你们看右边的这块石条,多么像古时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托着的笏啊,“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这石笏仿佛被一只大手拿着,向御印倾斜,表示对皇权的恭敬、朝拜。
12.情侣石。
你们看脚下的这两块石头,正在亲密地接吻呢!不知是它们在深山密林里亲热,被我们打扰;还是它们故意在我们的面前秀亲热,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够潮(时髦)的啦!有句歌词唱到: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一塌糊涂——纵有铁石心肠,也会被爱情融化。年轻的朋友们可要记住了,海枯石烂而生死不渝,才是真正的爱情啊!
13.摩崖石刻——“品秀”
说龙井沟是深山碧玉,这一点也不假,龙井沟虽然不太长,只有2500米,但就像是人工精心雕琢的一般,其沟的走势,迂回曲折,逶迤蛇行,缘沟而上,移步换景,步步生春,或曲竹隐映、或遮天蔽日、或豁然开朗、或峰回路转、或山-复、或柳暗花明……佳木茏葱,奇花灼灼,清溪泻雪,巨石穿云,幅幅王维画、篇篇摩诘诗,你们看,这石壁真是天然的诗屏啊!“浮云参野色,斜谷走溪声”,实为天公营造的“品秀”胜景。
14.附龙石。
大自然的灵气真是无处不在,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巧夺天工。你们看,这株爬山虎的根蜿蜒曲折,一根根根须紧紧地抓在光滑的石头上扶摇而上,如龙似蛇,活灵活现,妙不可言。我想:就是最伟大的雕刻家、最伟大的画家也无法雕刻、描绘出如此富有生机灵动的生命,大自然真是太绝妙、太神奇了!可以这样说,这块附龙石是整个龙井沟的胆,是其灵魂的呈现!中国古人绘画讲究师造化、得心源,看来真正妙绝的绘画还是来自于自然的启示,无怪古人曾悲凉地感叹:人无功,全凭造化!
15.龙井瀑布(晒甲滩16.摇影桥17.石韵竹风
15.龙井瀑布(晒甲滩)。
此处山势险峻,但由于绿树翠竹的点缀而更显秀丽,哗哗的流水声向人们宣布瀑布才是这里的精灵所在,有山有树有水,这峡谷才显现出她真正的卓而不凡。这是龙井瀑,下面是龙涎潭。这大大小小的石头是当年黄巢率领士兵在龙涎潭洗征衣铠甲后晾晒的地方,所以在这里又叫晒甲滩。龙井沟水美,沿沟有大小不一数十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潭,尤如一串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沟内,潭水清澈透底,那些倒映在湖中的古树象一条条巨龙卧在湖底。蓝天白云和青山古树,映入潭中,天地浑然一体,没有界限,龙井沟真是一片自然幻化的天地啊。
16.摇影桥。
这是一座铁索晃桥,这样的桥一共有两座,这是第一座,此桥远离水面,走在上面悠悠忽忽,晃晃荡荡,真是一步三晃,大有摇摇欲坠、跌落深水之虞。“水晃桥影桥下桥,日落山头山外山”,真是妙趣无穷。
有人写诗赞曰:“
花摇浓淡影,桥过古今人,
桥晃疑石走,水流似龙腾”。
17.石韵竹风。
龙井沟的怪石隐藏着说不尽的风韵,或壮烈叱咤、或仙风道骨,但皆有情有义。无边的竹林,萧萧瑟瑟,随风吟唱,皆堪诗入画。走在龙井沟里,想起米芾拜石、板桥画竹这些文人雅事,不禁清风入怀、喜不自禁,尘世的俗事、心中的块垒顿时化为浮云,心中满溢着自然的清芬,游人醉也!
18试剑石19拴马石20托龙台2龙爪石22龙睛石
18.试剑石。
从这条小路往上攀登,就能看到有名的试剑石啦。大家看,这几块巨石犹如从天而降,竖着的如斧劈,横着的平整如砥,相传为当年黄巢磨剑的地方。黄巢磨到兴起,挥剑向巨石斩去,巨石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几被一劈两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爬上去看看。站在这块试剑石上,一定会顿生“一览众山小、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
19.拴马石。
大家看,这石头上被绳子勒出的深印,这是拴马的石桩,两个皇帝骑的可都是神马,都是日行千里、夜跑八百力大无穷的宝马良驹,这马可得拴住了。你看,把这石头给勒的。
20.托龙台。
走到这里,大约走到了龙井沟的一半,古人云:是龙还要云托着,所以这里建台就叫托龙台。
托龙台的建筑,真是恰到好处,既可以在此休憩,又可站在台上仰观俯视、近览远眺,醒目惬意,提升性灵。云气舒卷,风烟浩荡,皆归于怀抱。“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梢风。江山无限景,都在一望中”。一切众景都归于茫然太清。天地之大,品类之盛,似乎都由此台生发而出,人立于台上,感受天地的风烟之变,又融于这风烟之变中,仿佛一切风烟由此台而出,由我心中而出,使人顿生吞吐大荒、与万物同化的境界。
21.龙爪石。
站在托龙台上向下看,只见溪水淙淙,犹如小龙湫。对面岩石有几道深深的刻痕,整体状如龙爪。大家可要看仔细了。
22.龙睛石。
从托云台向西看,只见藏龙山雄壮巍峨,古树参天,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大别山丰富的植被,使之四季景色皆如图画,就是同一季节,不同的树木花卉,也颜色各异。春夏秋冬,幻变无穷,吸引着你随时都想来看上一眼。
藏龙山最显眼的要数那半山腰上的两块圆石了,多么像一双龙眼,炯炯有神!古人绘画有画龙点睛的故事,这一双龙眼给这魅力的藏龙山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23.龙濯泉。
这一眼泉,真是太可爱了,传说黄巢和朱元璋都在这里洗过脚呢,我们就称它为“龙濯泉”吧。大家不妨也在这洗一次,这可比城里洗脚屋里的水干净多了,简直就是用矿泉水洗脚了。何况,还能沾染仙气,洗了脚,一定会足下生辉、平步青云的!
24.龙颜大悦。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不知是经历了多少个地质年代的变化,也不知是有什么神奇力量的作用,此处岩壁竟天然形成一个酷似龙头的图案,从壁下向上望去,可见一龙张嘴开心而笑,和颜大悦,神态安详,给人们一种与世无争的宽宏。再往左右扩展开来看,又变成了一尊含笑的石佛,不只是佛化成了龙,还是龙修成了佛。在这里,我们只能心存敬畏,祈求保佑平安了。
25.荡云桥。
此处四周嶂峦叠翠,山势险要,苍松翠柏,浓荫布地,加以溪流淙淙,清音悦耳,风景十分诱人。因常有云雾弥漫萦绕,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故而得名。流水奔腾而下,溅珠迸沫,生云化雾,尤其夏秋多雨季节,更为壮观。人走在摇动的晃桥上,真如在云雾中行在,恍惚已是神仙。
有
人写诗赞道:
“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双龙涎。
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
26.木石姻缘。
《红楼梦》中曰“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书中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家喻户晓,感人肺腑。这里也有一出感人的木石姻缘。树紧紧地扎根在石头上,给石头阴凉与绿色,石头为树输送养料和水分,多么多情而动人的和谐画卷。
27.龙印石。
这又是一方玉玺,以前我们曾看过一块与此相仿的巨石,我们说像黄巢的御印,那么这一方就像朱元璋的御印了,不然,两个皇帝只有一方玉玺,那还不乱了套?
28.苦恋杨。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大家看,这一棵苦楝树,这一棵杨树,它们紧紧相抱——“不是同根生,相恋何太急!”真有那种生死契阔、相依相伴、不舍不离、永誓白头的豪情与决绝!木犹如此,何况我们人呢!相亲相爱的人在此留个影吧,愿今生永契白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永不分离!树有信,石来证——大家看这两棵树前的这块石头,多像一方见证它们爱情的石碑,虽然上面没有字,但爱情需要写出来吗?需要写出时间吗?没有字,就是永远,就是地老天荒!
29.双龙会。
两块巨石就像黄巢、朱元璋两条龙,终于穿越了500年的时空相会了,一个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他们都是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领袖,今天相聚,该谈点什么呢?天下兴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参透世事,终于成佛,两尊巨石,相对终于无言,任山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
30青云路31响锣洞32点将台33通天鼓
30、青云路
这条石阶路扶摇直上,比我们前面走的路都要陡,因为这是攀援点将台、龙抬头的路,胸怀大志和想蟾宫折桂的人可一定要攀登上去哦!登上点将台击鼓保你万事如意,登上龙头石保你学业有成跳龙门,所以这条路叫做青云路。“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乃《幼学琼林》之语,梁灏82岁状元及第,谢表诗云:“皓首穷经,青云得路”。所以,我们干什么事,只要不怕艰辛,敢于攀登,就一定会到达顶峰——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攀登青云路给我们的启示。
31.响锣洞。
这就是有名的响锣洞了,每逢春夏有雨之季,雨水汇集,在山石涧中流动,由于山体内有许多溶洞,声音经过来回摇晃,状如打锣击鼓,訇然作响,实为龙井沟之一奇。
早年山中百姓说,此乃神兵天将在山洞里练兵,击鼓打锣,以壮军威,当然,这只是个有趣的传闻。
32.点将台。
“问君是否有将才,有才请上点将台”。当年黄巢站在这块翼然欲飞的石台上,意气风发。看苍山茫茫、淠水如练、怪石嶙峋、树木葱茏,自己仿佛成为了江山的主人。他遥想着他日登基封将的盛大场面,感觉山下的树木石头都在向自己俯首称臣,于是用手指点,一一加封爵位,可谓雄姿英发!遂即性赋诗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他借咏叹菊花来形容势不可挡的义军力量,描写那威武雄壮的黄金铁甲军即将攻陷长安的磅礴气势,真是气吞山河!
33.通天鼓。
你们看这面大鼓,多么威风,可算华东第一大鼓了。只要这大鼓一敲,便声震林樾,响彻行云,鼓声在山谷间回荡,气势磅礴,声如雷鸣。这敲鼓寓意深刻,大家不妨听听:
通天锣鼓第一敲,一路平安顺风飘。
通天锣鼓第二敲,双龙卧沟看天骄。
通天锣鼓第三敲,三友桃园金义交。
通天锣鼓第四敲,四季来财不折腰。
通天锣鼓第五敲,五子登科占天鳌。
通天锣鼓第六敲,六六大顺百病消。
通天锣鼓第七敲,七夕有情会鹊桥。
通天锣鼓第八敲,八面临风忧愁抛。
通天锣鼓第九敲,九九归一乐逍遥。
通天锣鼓第十敲,十全十美步步高。
大家都来尽兴地敲一回吧,也领略一把“冲天香阵透长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
同时也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求得平安、健康、财运、福气!
34.龙脊石。
大家看这块石头,造型多么像一条巨龙在水中游动只露出脊背。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穿行,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有无数说不出的神奇。
35.龙宝蛋。
大家快看这块石头,好圆,多么像一颗巨大的龙宝蛋,要考大学的学生都快来摸一摸呀,据说摸了龙宝蛋,得了灵气,就会“跳龙门”,考上大学不用愁啦!
36.九桠树。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颗九桠树,九根枝桠蓬松散开,多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这棵树在这深山中就只有这一棵,非常珍贵,大家可要多看几眼哦。
37.攀仙藤。
这颗紧紧抱着龙抬头的植物盘根错节地往上生长,和附龙石的那棵扶芳藤一样,也是这龙井沟中最珍贵、最有灵性的植物,你从这个角度看,上面就是一个龙头,眼睛、胡须活灵活现,下面部分扭曲、蜿蜒,就是一条真龙模样,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妙不可言呀!
38.龙抬头。
神龙见首不见尾,此石傲视群雄,气势非凡,陡峭刚毅,就像神龙在此抬头,要飞天而去。
“巨石凌空,乱云飞渡,登高才知众山小;
一瀑如练,水落石出,至此方证我为峰。”
站在龙抬头上,只见远山苍茫,重峦叠嶂尽收眼底,陡峭绝壁皆在脚下,巨石如草籽般,淠河逶迤拖蓝,六安城区明灭于烟雾之间,犹如海市蜃楼,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你若站在它的奇峰登高一呼,那声音随着山川起伏、缭绕、回荡并震撼你的心灵。从空谷传回来的余韵,像庙宇的晨钟暮鼓净化着你心灵深处的俗念浊气,被现实的浮华濡染得复杂的你突然变得空灵和单纯起来。那种天地间的浩淼与广阔,使一个囿于偏执与狭隘的你不觉间走出自我封闭的窠臼,遁入空灵邈远的境界。
龙头石又像一个隐居世外的高人,冷跟旁观世间的沧桑,纵使天地轮回,星移斗转,他却岿然不动、思而不语,只把一世的风霜化作青云朵朵,随风而去。
39.栖凤岭。
从这向东望,一座险峻的山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该山峰的岩石上耸立着一株株松树,传说当地人供奉的凤凰山神在此栖息,故得名栖凤岭。栖凤岭与龙抬头遥相呼应,龙凤呈祥,云蒸霞蔚,紫气漫天,真乃风水宝地也!
40.仙人床。
你们看这块石头多么像一张天然的玉床,石头一半凌空,一半长在山上。据说,天上王母娘娘曾在此山间流连,沉迷此地风水,看不够。山间的土地就暗暗运作功力,让王母娘娘坐着的地方渐渐长出一张玉床,王母看累了,就恰好躺在这张玉床上,她更惊叹此地的神奇了,其实这是土地爷的功劳。
41.-石。
大家看这块石头多像一只蹲着的-。它正在听松风、溪流、虫喃、鸟鸣……多么美的景色,多么悦耳的声音,这只蟾蜍深深地陶醉了,连游人走过它的身边,它都不知道!
42.石孕茂林。
龙井沟最大特色就是自然与和谐共生,树下生石,石上长树,相亲相爱,血脉相连。你们看这么大一片石头林、石板地,上面却长满了各种树木。这里,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石头宽广的胸怀,并非铁石心肠;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别山树木这种扎根贫瘠无怨无悔的品德和穿山凿石志在凌云的精神。
43.聚贤石。
大家看这块巨石,石上平坦,可坐数人。据说是仙人们聚贤论道、参悟修行的地方。如今,石上长满青藤,葱葱郁郁,不知仙人是否还会再来?
44.抱云亭。
站在抱云亭上,只见峡谷中怪石嶙峋,潺潺流水脚下而过,峡中植物景观、地质景观、水体景观,尽收眼底;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皆在怀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着便是主人;一花一石,实为心存,领者自有佳趣。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花中知己。登临亭中,风生衣袖,脚底出云,人间万事皆为恍惚;把酒临风,不知谁是神仙,岂不快哉!
45.小龙门。
前面我们说过,一进景区的时候有座大龙门,而这两块一大一小石头正好立在路的两旁,就像一道石门我们通过,与前面的大龙门遥相呼应,我们称它为小龙门。
46.青帝桥。
因黄巢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而得名。
47.通幽栈道。
逆流而上,越往前走,山渐高,林渐密,高处云遮雾罩,恍如仙境;上方被茂密的树木所遮盖,星星点点的太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下来。从沟底仰望,好似繁星当头,伴着悦耳的流水声,和着清脆的虫喃鸟鸣,好一曲大自然谱就的华美乐章。栈道通往了神秘的自然深处。
48.攀龙岩。
这是一个陡峭的山崖,景区二期工程将在这里开辟攀岩登山项目,到时候大家可都要来此一显身手哦!
49.柳树冲。
说起这棵柳树,还真有一段故事。据说黄巢起义的时候,曾带兵路过此地,这里的地主恶霸都吓跑了。这一天,有个恶霸想回来看看黄巢有没有走,就偷偷沿着山沟潜行,这时,正好赶上黄巢从试剑石上磨剑下来,那恶霸连忙躲进沟边的一棵空心柳树里。恰巧,黄巢手下有位部将就说:“主公的剑可劈石,不知劈这柔软的柳树如何?”黄巢一时兴起,对着面前的一棵柳树起手就是一剑,只见手起刀落,柳树被砍下半截,令人惊讶的是,鲜血喷出数丈,一颗人头滚落在脚边——原来树中藏着的正是那个恶霸。所以民间传闻:黄巢杀人800万(虚指-污吏、恶霸地主),在树难逃。久而久之,便传成:黄巢杀人800万,在数难逃。
后来,凡是恶霸鲜血流过的地方,柳树就长得特别茂盛,此地就叫柳树冲。你们看这棵大柳树,就是当年那颗柳树的子孙。
50.天卷石。
大家看这堆石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层层叠加,看上去好似许多书籍,我们就叫它天卷石。有的小朋友说像变形金刚,嗨!还真的像!
51.问津曲栈。
}
栈道是沿着山脚、顺着水流而铺设的,随山附势,蜿蜒曲折。由山泉聚集而成的流水,在脚下哗哗流淌,因地势的高低不同、水域的落差错落,或急或缓,或奔腾咆哮,或轻柔细语,不断变换着形态和声音,神韵百态。路伴着水,水傍着路,相依相偎,似一对恋恋不舍的情侣。谷中怪石嶙峋,像天河里撒落的陨石,大如牛,小如斗,让人眼花缭乱。竖石如刀、如剑,蹲石如虎,爬石如龟……有一种原始情趣和幽静深邃的境界和氛围。
最传神的是河道里,两棵段树皮剥落且发黄的柳树树,其姿态优美、造型独特,令游玩的客人眼前一亮。如一哲人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人说:我是一棵树,长成了风的形状,说得多好呀!
栈道弯弯,让人发出路在何方的感叹,故为问津曲栈。
52.弯腰树
53.冲天桥。
桥的上方被茂密的的树木所遮盖,从沟底仰望,蓝天白云映着绿树红花,让人伴着悦耳的水声,和着清脆的鸟鸣,是大自然谱就的华美乐章。因黄巢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得名。
54、龙井、茶园打造“中霖茶韵”。
55.落晖桥。
因黄巢诗“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而得名。
56.独秀松。
清朝诗人谢惠曾作词一首咏独秀松:"屈指年华已到冬,岁寒然后及知松。成龙不与群芳伍,骨气清标独秀松"。看到这颗高大挺拔的松树,让人顿生敬畏之情。
57.飞龙瀑。
“石洞幽隐飘云烟,清风起处飞玉龙”,这瀑布从上面一蓄水量很大的水库流出,飞流直下,激起朵朵浪花,如浮云堆雪,白雾弥漫;又似银河倒泻,白练悬空。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烁着银光——这就是有名的飞龙瀑了,它是龙井沟最壮观的景象,真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干古绝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壮哉!壮哉啊!你看,瀑布多么像一条正在飞跃而起的巨龙。如此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实属大别山的一道靓丽奇观。
有人写诗赞曰:
揽胜偏怜日月长,龙井三伏水风凉。
奇峰叠翠通幽谷,雪浪喷珠泻石梁。
58.龙吟潭
飞瀑如巨龙冲击而下,峭壁震颤,谷底轰雷,震耳欲聋,仿佛可听到巨龙的低吼咆哮,声闻数里,故此潭为龙吟潭,。
水冲到潭里,激起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如烟如雾。若是雨后晴天,还可见七色彩虹,娇妍多姿,令人目迷五色,让人一步一回头,一折一赞叹: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又得何处寻?”
大家一路走来,心旷神怡。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真可谓是一次身心的愉悦和生命的享受。
想想生命的磨练,是不是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溪水,虽然遭遇了许多的阻拦跌宕,但毕竟奔腾不息,永远向前。
而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可谁愿意丢弃它呢?这一路走来,何尝不是满眼风景?!
美丽的龙井沟,这就是你给予我们的生命启迪吧!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1398年,朱元璋驾崩,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 朱元璋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