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旅游

天放楼及红楼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查看地图 ]
天放楼及红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天放楼及红楼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民国。

天放楼和红楼因同里籍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金松岑而闻名。金松岑,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笔名金一、天放楼主人,生于1874年,卒于1947年。

他早年与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相从游,抵掌论革命,资助邹容出版《革命军》,翻译出版《三十三年落花梦》等书籍,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金松岑一生著述宏富,有《天放楼诗集》、《天放楼文言》、《鹤舫中年政论》、《孤根集》、《皖志列传》等。清末著名长篇小说《孽海花》的前六回也出自他之手。

天放楼是金松岑于上世纪初创设的“同川自治学社”(后改为同川公学)的旧址。“天放”一词出自《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具有放任自然、特立独行的意思。

天放楼最初设在章家浜“大夫第”内的务滋堂,这大夫第原为章氏旧宅,清康熙年间由金松岑祖上购得。1902年春,金松岑参加由蔡元培发起、组织的中国教育会,并担任同里支部负责人,接着创办了“同川自治学社”,社址就设在金松岑的寓所。

翌年,金松岑应蔡元培的邀请到上海爱国学社执教,但不久因《苏报》案,学社被封而返还同里。回来后,他按照爱国学社的模式,对自治学社的学制、课程设置等作了较大的调整,增设了理化、音乐、军事等课程,又开办理化、音乐传习所,这样,原址已不能适用,于是,迁至同川书院旧址。

书院东北角有一座木楼,“天放楼”的匾额移挂在了这座楼上。抗战期间,学校被日伪军占为营房,校舍遭到极大破坏,天放楼则被毁成一堆瓦砾。抗战胜利后,学校复课,在原楼对面的废墟上重建办公楼,时为1948年8月,正值金松岑逝世不久,为纪念他,便将该楼命名为“天放楼”。

天放楼为三楼三底,坐西朝东,粉墙黛瓦,褐色门窗,正门左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碑,上 书-“天放楼”三个大字,下款为“民国三十七年八月门人金祖谦谨题”。

红楼则建于1917年,为当年同川公学的校舍。红楼五楼五底,坐北朝南,墙体以青红相间的清水砖砌筑,走廊前砌有五孔拱形门,楼上楼下的窗户也制成拱形,楼上走廊前围置着铁艺栏杆,上置雕花木挂落,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颇为鲜明,显目的红砖装饰也使人了解到“红楼”之名的由来。

天放楼及红楼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社通讯处旧址

为您推荐:吴江区旅游-吴江区文物古迹-吴江区十大景区-吴江区全部景区-吴江区特产-吴江区美食-吴江区地名网-吴江区名人